在微观世界里建造“液体之门”(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实验室里工作的侯旭。
受访者供图
核心阅读
厦门大学教授侯旭长期致力于液基材料系统的研究。他聚焦多学科交叉前沿,在微观世界打造一个“液体之门”。从组建课题组团队到搭建实验室、自主开发科研仪器,侯旭带领团队潜心研究“液体门控”的新机制与技术应用,踏上“从0到1”的科研路。
在微观世界打造了一个“液体之门”,实现物质的高效可控运输与分离——这是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双聘教授侯旭的研究。
聚焦多学科交叉前沿,今年40岁的侯旭长期致力于液基材料系统的科研,用以提升膜材料的功能与稳定性。他首创和引领的液体门控技术位列世界权威化学组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发布的2020年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在侯旭团队的努力下,“液体门控”在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能源环境、航空航天等领域不断开花结果。
刹那灵感,勇闯“无人区”
侯旭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小型棕色双人沙发。沙发上坐过化学化工领域的专家、研究材料科学的学者,也有生物医药专业的学生、人工智能工程师……作为在多学科交叉前沿开展研究的青年科学家,侯旭的朋友圈覆盖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等多个领域。
2006年,侯旭从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被保送至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攻读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2年又前往国外进行膜科学相关的仿生材料应用科学的博士后研究。从生物医学到物理化学,再到仿生材料科学,对侯旭而言,这段跨多学科的求学经历是宝贵的财富。“不同学科知识的碰撞,让我接触了更加多元的科研思维方式,支撑我尝试交叉学科研究。”侯旭说。
博士后研究期间,侯旭在一次分离实验中发现,通过简单的压力变化,就可以利用液体开启关闭气体与液体的输运。液体是否也可以成为“门”?
侯旭介绍,在微观世界,大面积的固体膜材料表面具有难以避免的缺陷。固体膜无法完全阻隔微小物质的传输,也会造成途经物质的残留,时间一长,膜材料就会被污染甚至堵塞,这正是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海水淡化等场景中的痛点。
但液面没有这种缺陷。“液体的流动性能使材料表面达到分子级的平整。若将液体稳定在固体多孔膜中,让多孔膜作为‘门框’,液体作为‘门’,在压强作用下,‘液门’关闭时,即使是气体分子也无法通过,而‘液门’打开时,就可以实现物质的快速运输与分离。”侯旭打了个比方,“就像给微观世界的‘水帘洞’安上智能开关。”
从刹那的灵感出发,侯旭等人于2015年首次提出“液体门控机制”的概念,踏进未知的“无人区”。2016年,侯旭入职厦门大学,成为双聘教授,组建课题组团队、搭建实验室,潜心研究“液体门控”的新机制与技术应用。
脚踏实地,从奇思到现实
踏上一条“从0到1”的科研之路,没有前人研究可供参考,更缺乏“称手”的研究工具。
研究初期,为连续观察和测量微观尺度的压强,侯旭购置了传感器、电源和显示器等配件,简单拼装了一个测压设备,“数据全靠手抄,一秒就要抄一个数据,抄完后再把数据录入电脑换算,并进行分析,一天只能做两三组实验。”侯旭说。
为更高效地开展实验,侯旭团队自主开发了先进的测试仪器和装置系统。液门流体跨膜压强测试仪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台平板电脑大小的银色方盒,可以实时监测流体跨膜过程中的压强变化并开展性能分析,同时实现触屏操作、远程监控、云端输出与分析等功能,能明显提高实验效率。
挑战不止于此。“交叉学科研究带来了最大的惊喜,也带来了最大的难题。”侯旭介绍,一开始,也有一些人觉得他的想法不切实际,甚至无法实现,意义不大,“我的研究和不少学科领域都存在交叉,但在这些现有领域中又很难找到归属。”
经历短暂的迷茫后,侯旭调整好心态,决定让事实和时间说话。“跟着别人的脚步走,不如自己引领一条新路。做科研要学会坐冷板凳,只要是自己热爱并认为正确的事,那就坚持走下去。”
几年过去,侯旭的团队发展到30多人,“液体门控”也逐渐发展成形,奇思妙想成为现实。
2018年,侯旭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孔道膜材料的相关项目,推动海水淡化技术取得新进展;2019年,侯旭团队开发了曲率可动态调控的碳纳米管阵列膜系统,并搭建了海水淡化原型器件;2022年9月,侯旭带领的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运用液体门控技术,提出不同微尺度的颗粒物在水界面上的高效过滤与吸收机制,攻克了现有空气净化中从过滤吸收、防污防腐、抗菌除臭到长期运行的技术难关。
目前,侯旭团队已发展了多种响应性液体门控系统,并推动液体门控技术中新概念膜材料在环境工程、化工多相分离、物质检测、智慧农业、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服务社会,做有价值的科研
科研之路没有终点。侯旭的课题组吸纳了来自生物、医学、物理、机械、仪器、化学化工、人工智能等多专业的学生,团队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
如何设计和制备“液体门控”体系中更可控、更稳定、响应性更强的液基材料?如何突破液基材料体系的制备理论和技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努力探索。”侯旭说。
“我们对这项研究的发展非常有信心。”提及液体门控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侯旭打开了话匣,“液体门控技术不仅能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大规模过滤和分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将在能量转换与存储、物质检测、界面传输、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前沿应用领域带来惊喜。”这段时间,侯旭在探索新技术的产学研合作,“希望能加速实现前沿科学技术的成果落地,尽快服务社会。”
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侯旭已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获评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科学探索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国际仿生工程学会杰出青年奖等荣誉。
在科研攻关之余,侯旭还热衷于从事科普工作。在乡村学校,他把艰深的前沿技术讲成生动的故事;在实验室里,他指导高中生学员实践科研探索项目;在电视屏幕前,他同年轻观众开展科普对话……“我们这一代科研工作者非常幸运,国家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强的科研自信,我希望把这样一份力量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侯旭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9日 12 版)(责编:赵欣悦、岳弘彬)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键词:
相关新闻
- 在微观世界里建造“液体之门”(科技自立自强·青年科学家)
- 莱奥超神KK落寞,谁是意甲第一左边锋有结论了吗?|当前讯息
- 2023上海车展:实拍江淮皮卡全新悍途|环球要闻
- 【世界时快讯】美国FDIC计划提高存款保险基金准备金率
- 【世界时快讯】图解浙江交科年报: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93.93%
- 2020一级建造师教材网盘(2020一级建造师教材) 焦点速读
- 全球聚焦:美媒:美4名地方官员因扬言杀死记者被要求辞职
- 【当前热闻】G7外长发表所谓公报再次炒作抹黑涉华议题,我驻日使馆回应
- 天天热门:新湖中宝(600208):4月18日北向资金增持100.7万股
- 观速讯丨退休老人对子女们的心里话…看后感触极深!所有人都要看看!
- 北京将打造5条左右“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繁荣夜经济 世界新视野
- [快讯]鑫源电气公布2022年年度分红方案预案|天天快看点
- 接入千问,钉钉“反内卷”
- 滚动:优良品种、大豆油料、种业振兴……农业农村部发布会“干货”满满
- 2024国省考备考起航
- 云南锗业:公司产品主要运用包括红外光电、太阳能电池、光纤通讯、发光二极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大功率激光器、光通信用激光器和探测器等领域-今日播报
- 熊出没中有五个高战斗力角色,光头强未上榜,第一是个神仙!
- 当前热门:广州流星雨互娱科技有限公司_广州流星雨
- 精选!普京视察乌克兰赫尔松战区两处俄军指挥中心
- 上海车展 坦克500 Hi4-T正式预售 坦克400 Hi4-T量产版全球首秀
- 天天速看:冻榴莲烤箱烤几分钟
- 微动态丨小米13Ultra样张公布:一英寸可变光圈
- 【新视野】国足友谊赛约战巴勒斯坦、缅甸,意在找回自信,36强赛一档无望
- “股市谣言第一案”开庭 专家:关注是否存信息型操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