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轮车 三轮车 汽车 头条 报价 推荐 资讯 焦点 品牌 技术
首页 >  焦点 > 

关于“炸管”,美国还有啥可说?!

2023-02-14 20:43:05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近日发表的有关“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黑幕的长篇重磅文章,仍在持续引发全球围观。

这篇长达5000多字的文章详尽叙述了美国国安部门策划、总统拜登亲自下令、美国海军实施、北约盟国挪威配合,最终炸毁“北溪”管道的整个过程。

其中,“美国”和“北约”成了这起惊人破坏事件中的关键角色。


(相关资料图)

西摩·赫什个人网站:美国总统拜登很早就决定破坏“北溪”管道,并和美国情报部门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讨论,最终在去年6月北约海上演习期间借机在“北溪”管道上放置了远程遥控炸弹,并由一同合作的挪威军方在三个月后的去年9月完成引爆。

如此猛料一经爆出,美国政府立即矢口否认,称赫什的文章“完全虚假和纯属捏造”,却又拿不出反驳的理由和依据。

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拙劣反应,不可避免地遭到舆论群嘲。

“棱镜门”曝光者斯诺登转发了赫什的文章链接,并在社交媒体质疑美国政府:“历史上还缺少白宫应该负责却坚决否认的秘密行动例子吗?!”

“这件事只有一个明确的受益者”

美国为什么要破坏“北溪”管道?

看看美国能源企业在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向欧洲高价卖了多少液化天然气,或许能找到些答案。

借用欧洲议会议员古纳尔·贝克的最新分析:美国“炸管”就是为了彻底切断俄罗斯与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能源合作和经济联系。

美国“讲述者报告”新闻网报道截图

人们都记得,事发后,美西方舆论大多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

但很多分析认为,从多年来种种“不打自招”的表现看,美国比俄罗斯更有能力和动机实施对“北溪”管道的破坏:

早在2014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就公开表示,美国寻求减少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并增加其对美国能源的依存度。去年1月,美国副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公然告诉记者:“如果俄罗斯以任何方式‘入侵’乌克兰,‘北溪二号’项目将无法推进。”去年2月初,也就是乌克兰危机升级近三周前,美国总统拜登进一步威胁称,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使用军事力量,“我们将终结‘北溪’”。去年9月“北溪”管道被炸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毫不隐讳地宣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有利于欧洲“一次性彻底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国际频道(TRT World)网站报道截图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去年10月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就结合上述种种迹象,提出了美国破坏“北溪”管道的“极端可能性”,导致节目主持人慌忙将他打断。

萨克斯去年10月接受彭博社记者视频采访(优兔截图)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俄罗斯和欧亚研究所副教授格雷戈里·西蒙斯也是“炸管”疑点指向美国的西方学者之一。

西蒙斯在接受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采访时直言,炸毁“北溪”管道完全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如果俄罗斯想惩罚西方,可以直接关闭输气阀门”。

“如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会发现(炸毁‘北溪’管道)只有一个明确的受益者——美国。特别是考虑到爆炸恰好发生在德国想要软化对俄制裁立场以换取天然气的时候,这并非巧合。”

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国际频道(TRT World)网站报道截图

美国福克斯新闻“名嘴”塔克·卡尔森也曾暗示过美国在爆炸事件中的角色:“如果你是(俄总统)普京的话,你必须是一个有自杀倾向的白痴,才会炸毁本国的能源管道。”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官网报道截图

“如果真是美国炸毁了‘北溪’……”

赫什的文章发布后,“北溪”管道被炸的直接损失方之一德国反应强烈。

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负责人拉鲁什在该机构官网发文说,赫什的爆料让每个正常人都目瞪口呆,美国政府对其“伙伴”的行为完全无法无天。

“如果德国政府不采取行动,它将不再有任何继续执政的理由。”

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官网截图

席勒研究所学者奥盛库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德国公司拥有“北溪”管道项目的大量股份,且境内也有很长的管道线路,如果赫什的文章属实,这意味着美国针对德国基础设施实施了恐怖袭击。

奥盛库

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塞维姆·达代伦日前在联邦议院演讲时,呼吁在联合国主持下成立独立的国际调查委员会,彻查“北溪”管道遭袭事件。

她指出,袭击像“北溪”天然气管道这样重要的基础设施属于恐怖主义行径。

塞维姆·达代伦

反应最强烈的,当属一直被美西方无端指责并且被拒绝参与事件调查的俄罗斯。

继外长拉夫罗夫、副外长里亚布科夫等多位官员之后,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2日最新发声,喊话北约召开紧急峰会讨论此事。

“这里(赫什文章)有足够多的事实:管道爆炸、动机的存在、记者获得的间接证据……那么,北约什么时候召开紧急峰会?”

路透社报道截图

耐人寻味的是,相比赫什文章引起的群情激愤,相关国家却出奇“淡定”。

德国、瑞典和丹麦三国政府在事发近五个月过后仍未发布任何调查结果,并拒绝就赫什的调查结论表态。

而一贯钟爱“猛料”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媒体更是几乎集体噤声,甚至有不少媒体反而攻击起赫什本人。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现年85岁的赫什在50年前曾因揭露1968年美军对越南平民大屠杀而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但现在他却被指控散布“阴谋论”。

诸多分析认为,即使欧洲人发现了美国炸毁“北溪”的证据也未必敢说,因为他们已经被美国坑惯了,自知难以承担美欧关系波动的后果。

加拿大和美国多家主流媒体资深专栏作家大卫·克雷登撰文称,虽然赫什的爆料是十年来最大的新闻之一,但整个北美很少有媒体愿意谈论此事,这本身就值得怀疑。

“如果真是美国炸毁了‘北溪’管道,可以说是对德国、俄罗斯和北约这三个实体的战争行为。这也是经济和环境恐怖主义。”

文章指出,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将触角伸向欧洲几乎所有国家,不仅弄巧成拙,而且极具挑衅。

“如果北约现在暗中破坏俄罗斯的能源部门和欧洲获取这些能源的机会,同时对俄罗斯发动‘代理人战争’,那么它将走向灾难。”

加拿大《西部标准报》报道截图

关键词:

下一篇:
上一篇: